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4年3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0:27:41  浏览:94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4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4年3月)

(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于兴隆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二、任命韩怀智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免去其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
三、任命黄长溪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任命蔡仁山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委员。
五、任命刘国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免去其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职务。
六、任命陈明山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七、任命谢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八、任命林虎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委员。
九、任命凌伯棠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委员。
十、任命张凤祥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办法

北京市政府 农林办


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办法
市政府 农林办



第一条 为正确、及时解决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 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本办法所称农业联产承包合同( 以下简称承包合同),是指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为从事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 以承包的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第三条 区、县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 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负责本区、县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仲裁委员会设仲裁员, 办理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当事人双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 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实行回避、公开处理和一次裁决制度。
第六条 当事人认为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有权申请其回避。
仲裁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 应当申请回避。
仲裁员的回避, 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应当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其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家庭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其户主为代表人;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专业场( 队、组) 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应当推选一人为代表人。
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 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仲裁。委托他人代理参加仲裁的, 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九条 承包合同发生纠纷, 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 可以向所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申请调解; 1 0 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所在区、县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 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承包合同、鉴证书或公证书以及有关证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 应当在7 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申请仲裁的一方是申诉人, 被申请仲裁的一方是被诉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一、经济合同纠纷、民事纠纷等非承包合同纠纷。
二、未经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调解, 或正在调解尚未满10日的承包合同纠纷。
三、超过时效的承包合同纠纷。
四、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承包合同纠纷。
五、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或者仲裁已经终结, 当事人又申请仲裁的。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后, 应在5 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诉人。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不提交答辩书的, 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第十三条 复杂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由仲裁委员会指定3 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处理。仲裁庭评议案件,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简单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可以由1 名仲裁员处理。
第十四条 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实行开庭处理。开庭时, 仲裁庭或仲裁员应当认真听取申诉人陈述和被诉人答辩, 严格审查核实有关证据, 征询当事人双方的最后意见, 并依法作出裁决。疑难案件由仲裁庭评议提出意见, 报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
经两次书面通知,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仲裁的, 仲裁委员会可以缺席裁决。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应在2 个月内作出裁决, 并制作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进行现场勘察或者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时,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七条 因承包合同纠纷停止生产活动的, 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承包合同纠纷时, 可以裁定先行恢复生产, 然后解决纠纷。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 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十九条 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不经调解或者仲裁, 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仲裁过程中, 申诉人或被诉人一方或双方向人民法院起诉, 并经人民法院受理的, 仲裁即告终结。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由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自1991年3 月1 日起施行。



1991年3月1日

淄博市公物拍卖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政发[1993]117号1993年8月2日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物拍卖行为和拍卖程序,管好国家财产,减少财政流失,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制度。由市政府指定的拍卖公司承担具体拍卖业务
,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第三条拍卖的公物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允许流通的商品。
  第四条 公物拍卖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公物拍卖范围和管理
  第五条 下列公物必须实行统…公开拍卖:
  (一)执法机关依法查处的罚没物品,依法追缴的赃物中需处理的物品;
  (二)司法机关、仲裁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强制处理的变价物品或变价抵押品;
  (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营企事业单位按规定需要变卖的物品;
  (四)运输、邮电、车站、仓储等部门的无主货物;
  (五)破产企业需要拍卖的财产;
  (六)其他需要统一处理的公物。
  第六条 大宗商品、重要生产资料及专营、专卖商品的拍卖可优先拍卖给有该类商
品经营权的企业。
  第七条 粮油和鲜活商品的拍卖,经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可委托当地农
副产品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就地拍卖。
  第八条市政府成立公物拍卖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公物拍卖活动,必须接受领导小组
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 公物拍卖程序
  第九条 拍卖公物及罚没物品、追缴赃物,各执法机关和委托人应向同级财政、国
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拍卖公司提报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原值、新旧程
度、拍卖底价、存放(所在)地点等有关资料。
  大宗公物的拍卖底价,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定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并予以
确认。
  第十条 拍卖公司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和拍卖物品进行核实,对符合拍卖条件的,
应与委托人签订《拍卖委托合同》,并对拍卖物品进行封存。
  《拍卖委托合同》一经签字,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第十一条 拍卖大宗公物,一般应在拍卖一个月前通过报刊或其他形式发布拍卖消
息,公布拍卖物品的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 拍卖公司对投买者提供的有关情况应予以调查核实,以确认其投买的资
格和能力。
  第十三条 投买者可在投价前对拍卖物品看货看样。
  第十四条 拍卖物品实行自由投价,按最高价拍板成交。一经成交,买卖双方不得
反悔。
  第十五条 公物拍板成交,买卖双方应当场签订《拍卖成交合同》,按照合同的规
定,履行义务,享有权利。
  第十六条 拍卖公司应对买卖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有关事项予 以保密。
  第十七条 物品拍卖成交,由拍卖公司与买卖双方进行价款结算。
  第十八条 拍卖公司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按照拍卖物品成交额提取手续
费,手续费由买卖双方共同负担。
  第十九条 罚没物品、赃物、无主物品拍卖后,委托单位应将拍卖所得价款(手续
费除外)全部上交同级财政部门(发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
留、挪用。
  第二十条 扣卖物品成交前所需的运输、储存、保管和养护等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拍卖成交后,由购买入承担。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拍卖公司对受委托保管的拍卖物品,在保管期间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
的,应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擅自变更或解除《拍卖委托合同》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 拍卖成交后违约的,由违约方承担组织本次拍卖物品所需的费用和违
约金。
  第二十四条 对不经公开拍卖擅自处理公物的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视
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从事拍卖的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询私舞弊的,由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
,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